为深入落实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探索可持续的工业文化遗址再生路径,3月31日,建筑与设计学院智能人居环境研发中心师生团队对合川区东津沱重棉四厂工业文化遗址进行了实地调研。参加本次调研的有智能人居环境研发中心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邵龙教授,BIM智慧科研实训室负责人张鸿副教授、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黄微副教授及科研实训室部分学生组员。
智能人居环境研发中心教师及学生团队调研重棉四厂
重棉四厂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其前身为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是重庆市重点工业基地,2014年全面停产,现有近2.5万平方米的工业文化遗址。邵龙教授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研究经验,在他的带领下,师生团队先后调研了重棉四厂南北两个厂区,对厂区地理信息、场地景观、建筑遗址等数据进行了考察、记录。
重棉四厂工业文化遗址航拍图
重棉四川厂工业文化遗址大门铭牌
调研过程中,邵龙教授与张鸿、黄微就该工业遗址再生构建可行性进行了讨论。邵龙教授指出要尊重工业文化遗产的景观资源、自然环境及背后的历史文化,延续工业文化遗产独有的特色,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后工业文化。张鸿认为应注重复古与现代生命的融合碰撞,要将历史情怀融入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再创造,他认为重棉四厂工业文化遗址具备打造成为合川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的潜质。黄微提出平台可以采用多学科协同合作,对重棉四厂工业文化遗址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数字化建模,形成记载建筑空间等属性的建筑信息模型数据库,为合川工业文化遗产后续保护与利用提供详实的数据基础。
调研重棉四厂厂房
邵龙教授与调研老师们进行讨论
科研实训室学生团队对重棉四厂工业文化遗址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考察分析。通过实地勘探对厂区建筑进行了数据记录,利用无人机对厂区地形进行了探测,使用倾斜摄影初步获取了建筑物外部信息数据,为科研实训室后续使用BIM技术对重棉四厂工业文化遗址进行数字建模打下基础。
学生组员积极听取老师意见
学生组员使用无人机进行勘测
本次调研师生们深入了解各厂区建筑内部的构造与厂区景观设计,学生们在实践中领会到工业文化遗址的历史魅力,同时获取了一定的科研体验、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与设计学院积极构建工学、农学、艺术学三位一体跨界融合、产教融合的学科生态体系,以促进地区经济和行业发展为出发点,提升科研管理工作水平,促进交叉学科协同研究,搭建科研与产业之间的桥梁,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供文:全金玉
供图:曾建淋、谢昊杰、李佳歆、徐茂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