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下乡日志 |荆竹村之行:乡遇武隆,蓝白绘梦实践团三下乡纪实
日期:2024-07-2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乡遇武隆,蓝白绘梦”三下乡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号召,7月15-17日深入武隆区荆竹村,用青春的脚步丈量土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乡村振兴,为这片美丽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一、初抵荆竹,开启探索之旅

7 月 15 日下午,实践团抵达荆竹村,踏上了这片充满生机与潜力的土地。一下车,队员们顾不上休息,穿梭在乡间小道与村民们亲切交谈,通过与村民们的交谈了解荆竹村的基本情况:曾经的武隆区仙女山街道荆竹村,土地贫瘠,偏僻落后,村民依赖传统的烤烟产业靠天吃饭,收入极不稳定。为寻求生计,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属典型的“空壳村”。如今,在旅游的带动和乡村振兴政策的促进下,荆竹村游客云集,村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

   

图为实践团访问村民               图为实践团通过信息栏了解荆竹村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了村委会,与村委会负责人商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后续的实践活动。通过商讨大家明确了接下来的活动安排,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为良好合作打下来基础。

实践团到村委会与负责人会面

二、体验非遗,感受文化魅力

7 月 16 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归原茶馆,它既是茶馆也是蜡染的非遗传承所。在蜡染工坊中,成员们被陈列的精美的蜡染作品所吸引,传承人向成员们详细介绍了蜡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制作工艺。大家饶有兴趣的体验了蜡染的制作过程。

蜡染传承人向实践团介绍蜡染作品

实践团在蜡染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蜡染

实践团成员的蜡染作品

据介绍蜡染技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图案和风格,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设计理念,使蜡染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现在精美的蜡染服装、家居饰品、手工艺品等非常受消费者喜爱,当地的蜡染产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参观蜡染工坊,亲身体验蜡染制作过程,促进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农户产品交易等的发展。

体验完蜡染,实践团与武隆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李成凤进行了交流。李成凤介绍:荆竹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注重保留村庄的传统风貌,所有农舍修旧如旧,保留村舍榫卯结构原貌,用一砖一瓦还原村庄的传统形态。同时,当地将老旧房重新利用,打造成为网红打卡景点,实现了对村中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吸引了众多游客。李成凤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也希望实践团队能够通过这次活动,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和意义,增长见识,有所收获。

实践团访谈当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旧房改造中最著名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还融入了现代的设计元素,成为了村里的文化地标。图书馆的咖啡师冉光芳表示,在图书馆建成之前,种植烤烟是她主要的经济来源。现在通过专业的培训上岗成为图书馆的咖啡师,她拥有了更高的收入和更轻松的工作环境,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实践团采访图书馆咖啡师

采访完后与图书馆咖啡师合影

下午,实践团与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的同学们联合排练竹竿舞,为晚上的“四民四创”主题沙龙做准备。排练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相互配合,不断磨合,力求将竹竿舞的节奏和动作掌握得更加熟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排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实践团彩排竹竿舞

夜幕降临,“四民四创”主题沙龙正式拉开帷幕。实践团与其他高校的同学们共同表演了竹竿舞,为村民和游客献上了以“竹”为主题的节目,让这个小小的乡村市集有了更多文化韵味。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荆竹村村民和游客们的阵阵掌声和欢呼声。通过晚会,实践团还深入了解了“四民四创”政策,以及它为乡村振兴所做出的贡献,让大家感受到“四民四创”不仅仅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让乡村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举措。

 

实践团成员表演竹竿舞

晚会结束后大合影

三、深入田间,探索产业发展

7 月 17 日上午,微风拂面,实践团来到寻梦园高山水果种植基地。这是荆竹村集高山水果品种筛选,绿色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采摘体验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示范基地, “寻梦园”基地种植蓝、葡萄、李、樱桃、梨、桃等多种水果其中以蓝莓尤最为出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们为蓝莓树清理了烂果。  

实践团成员参与农事体验活动

百忙之中,武隆区优秀科技特派员、武隆区高山水果专家大院首席专家胡蕾女士接受了实践团队的采访。实践团成员从寻梦园建立的初衷、建立过程中经历的困难以及果园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的角色等方面与胡蕾进行了深入交流。胡蕾女士介绍,寻梦园的建立起源于她幼时的一个梦,从小她就萌生了建立果园的梦想,工作后偶然的契机,胡蕾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起了这个基地。基地建立过程中,面临经济、技术、市场等多方面的困难,在政府支持、专家指导和自己的钻研下,逐渐克服了这些难题。如今,寻梦园里种植了蓝莓、桃子、樱桃、葡萄、梨等多种经济作物,为村民带来了更高的收益,助力了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寻梦园不仅为当地人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水土流失,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实践团采访胡蕾女士

下午,实践团来到了七仙阁溶洞火锅。火锅店老板热情地迎接队员们,并带领大家参观了神奇壮观的溶洞。溶洞内怪石嶙峋、钟乳石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美轮美奂。队员们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聆听老板讲述溶洞的发现和开发过程。

实践团参观溶洞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对火锅店负责人进行了采访。负责人介绍说,七仙阁溶洞火锅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色美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为荆竹村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连带解决了周围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还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火锅店负责人表示,作为一名当地乡村振兴的参与者,他深感自豪和欣慰。看到大学生能够深入基层,了解乡村振兴的实际情况,他非常高兴。他希望队员们通过这次调研,能够深刻感受乡村的变化和发展,从中有所感悟,努力学习,将来学有所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采访溶洞火锅店负责人

采访完后与负责人合影

四、总结与展望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乡遇武隆,蓝白绘梦”三下乡实践团深入荆竹村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产业基地,与当地干部群众通过亲身体验、实地调研和深入访谈,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新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乡遇武隆,蓝白绘梦”三下乡实践团在荆竹村留下了坚实的足迹,收获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感悟。实践团成员们将带着这些财富回到校园,继续努力学习知识、提升自我。而荆竹村的发展故事也将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用青春和智慧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未来的乡村将更加繁荣美好。

“乡遇武隆,蓝白绘梦”实践团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