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高继航 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2015级视觉传达3班
就业单位:北京德万市场策划有限公司
关于设计:探索永不止步的旅程
一、引言
设计,于我而言,一直是个宏大的主题,充满了无尽的奥秘与可能。它不仅是我心之所向的爱好,更是我追求的职业理想。从校园的理论学习,到职场的实战磨砺,我在设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每一步都见证着我对它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二、校园时光:设计思维的启蒙
在校期间,我有幸得到老师们悉心的教导。其中,大一的拼贴课令我印象尤为深刻,,让我对平面构成有了初步且深刻的理解。在课堂上,我逐渐领悟到,最好的平面版式或许并非是刻意构建的固定模式,而是一种能够自然流畅地传达信息、引发共鸣的表达形式。
老师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使我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加深了对设计的认知。例如,在一次海报设计作业中,老师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主题的呈现方式,鼓励我们突破常规。通过这次实践,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色彩、图形和文字的组合,来准确传达设计意图,这一经历对我设计思维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也感谢在毕设期间,张雄院长、王越老师和各位老师对我的帮助,让我完成 “甲骨文实验室” 这一主题的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深入探索了图形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这一探索为我今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极为坚实的基础。甲骨文作为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图形元素和文化内涵。通过对其深入研究,我学会了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挖掘设计灵感,如何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形语言,以及如何在现代设计语境中巧妙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
三、参赛作品:崭露头角与自我提升
毕业后,我怀揣着对设计的热爱积极参与各类设计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结识了行业中的前辈,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我不断打磨自己的参赛作品。
这一时期,我沉浸于对众多设计大师作品的钻研之中,他们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设计视野。坂本龙一,无疑是对我影响深远的大师之一。他凭借对新媒体技术与视觉艺术跨界融合的大胆尝试,展现出非凡的创新与实验精神。
与此同时,国外的版式构成大师,他们的作品中,版式构成灵活多变,手法新颖独特。以波兰的设计海报为例,其设计风格自由奔放,毫无拘束之感。海报中的元素布局、图形运用、色彩搭配,皆展现出一种打破常规的自由精神,彻底将我从过往 “禁锢” 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让我深刻意识到设计思维灵活变通的重要性。
福田繁雄的平面设计同样令我一直在学习。他擅长运用简洁的图形、单纯的色彩,构建出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深度内涵的作品。看似简单的版式,却蕴含着直击心灵的力量。他的 “图底反转” 等设计手法,为我在处理图形与背景关系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让我明白简洁并不意味着简单,通过巧妙的设计,能够以最简约的形式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
这张关于“丝绸之路”的设计海报,运用了甲骨文中的“丝”字,箭头等符号化的表达阐释丝绸之路“链接”这一概念,交互软件生成的背景等元素,传达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厚重感。
(其余设计作品)
四、商业设计:在挑战中成长
步入职场,商业设计的挑战接踵而至。面对甲方和用户的多样需求,我意识到,设计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平面范畴。此时的设计,更像是一座连接甲方理念、用户需求和市场反馈的桥梁。在商业项目中,我需要具备“导演思维”,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策划。
在参与展览设计项目时,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起初,我习惯性地从二维平面的角度去思考设计,但随着项目的推进,我发现这种局限的思维方式无法满足展览空间的需求。幸运的是,公司的前辈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导,让我明白可以将平面作为一个“空间”去使用。通过巧妙地运用空间布局、灯光效果以及互动元素,我成功地将平面设计拓展到了三维甚至更多维度,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这段经历中,我也有幸接触到 XR、MR、VR和实时生成等前沿技术。这些新技术,有助于我拓展视觉设计的边界。
(XR测试图)
五、新技术的融入:AI 带来的变革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AI 逐渐走进了设计领域。在接触到 AI 技术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AI 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灵感和方向。例如,利用 AI 生成的色彩搭配方案,往往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我开始尝试将 AI 技术与传统设计方法相结合,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设计路径。
六、结论
回顾在设计领域的点点滴滴,我深感自己是如此幸运,能够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从校园到职场,从传统平面设计到融合新技术、多元维度的设计,我对设计的理解不断深化。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着对设计的热爱,不断学习,努力在设计的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精彩的作品,为设计领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深知,关于设计,我一直在路上,永不止步。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暖心行动.筑梦启航:环境设计专业开展2025届就业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