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交织传匠心·非遗蜀绣润新知││智园十二舍成功开展沉浸式劳动教育课堂
日期:2025-05-19  作者: 来源:  浏览量:0


5月16日中午,建筑与设计学院行知工坊迎来了特色劳动教育活动。在智园十二舍特设党支部的组织策划下,特邀学院班主任郜红杰老师担任指导教师,通过传统蜀绣技艺的沉浸式体验,带领学子们在经纬交错的绣绷间领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动诠释指尖流转的东方艺术智慧。通过非遗技艺实践深化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在培养细致耐心的劳动品格同时,有效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现场合影

蜀绣以“针脚细密、丝线匀称”著称,针法多达百余种,如晕针、铺针、滚针等,通过虚实交错的运针,使绣品呈现出细腻的光影渐变效果,甚至能模仿水墨画的渲染质感。郜红杰老师通过理论筑基与实践赋能的梯度教学设计,为同学们逐步揭开“蜀绣”神秘的面纱。

郜红杰老师讲解蜀绣的基础知识

活动开篇,郜红杰以“蜀绣文脉解码”为主题展开理论导学:“蜀绣始于汉,兴于唐,有着‘针脚整齐、线片光亮、紧密柔和、车拧到家’的独特技艺风格,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引导学生构建蜀绣文化认知的知识图谱。

蜀绣基础知识讲解中

郜红杰老师讲解针法

在接下来的核心针法教学环节,由学院服装专业学生担任助教,指导同学们掌握“晕针”“铺针”“滚针”等技法要领,从穿针引线起步,到逐步掌握绣绷固定、丝理走向等基础工艺。作品有色彩淡雅的花卉,有栩栩如生的熊猫图案,同学们以针代笔体悟“工致之美”的创造逻辑,理解“慢劳动”的价值产出。创作完成后大家相互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共同进步。

 

服装专业的同学为学院讲解针法

同学们的作品展示

本次劳动教育采用理论筑基+实践赋能的教学模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是提升了学生的手工技艺与审美素养。据悉,智园十二舍党员服务站将持续关注社区学生需求,结合专业优势开发更多元化的实践类、劳育美育活动及教学课程,为社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社区生活体验,提升社区学生的幸福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