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方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2025年10月26日,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孙磊、风景园林教研室主任盛丽带领2023级风景园林专业8班、10班全体同学赴重庆涪陵816工程遗址及“一碗水”烈士陵园开展了一场思政实践教学活动。本次活动依托风景园林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外出调研》课程设计,将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近百名师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接受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上午9时,调研团队首先来到816工程遗址参观,全体师生沿着参观路线,认真聆听遗址讲解员的介绍,先后参观了104核发电厂房、9号引水洞、105堆工热工回路厂房、3楼反应堆锅底、7楼仪表室、8楼反应堆大厅、9楼中央控制室等。同学们实地考察了地下建筑空间、精密的通风系统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业景观,面对全球最大人工洞体,师生们对老一辈建设者的智慧深感钦佩。

(全体师生在816工程遗址合影)
盛丽老师融合课程思政提出,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应从816工程遗址的场地规划、空间序列、植物配置等角度,思考工业遗产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的结合。她要求同学们系统梳理地下建筑空间、通风系统与空间环境的适配、具有时代特色的工业景观修复情况,同时挖掘工程建设历史、建设者事迹等思政素材,引导同学们研思同行,增强专业素养。

(816工程遗址调研现场)
参观完毕,随后调研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有序前往“一碗水”烈士陵园。“青山有幸埋忠骨,松柏垂头慰英灵。”全体师生在苍松翠柏掩映的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向为国家建设事业牺牲的工程兵战士默哀致敬。全体师生保持肃立,向纪念碑深深三鞠躬。鞠躬仪式后,师生们依次上前,向先烈敬献白菊,以寄哀思。

(全体师生祭扫活动现场)

(全体师生为英烈献花)
孙磊副院长强调,三线建设者在816工程中铸就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当代风景园林专业“以人民为中心”、“永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深度契合,他希望同学们从三线历史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守初心,将这份担当与情怀融入风景园林设计,让设计既有人文温度,更有精神厚度。
此次《外出调研》课程的开展,是建筑与设计学院将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在专业调研中获得了实践经验,更在缅怀英烈的过程中沉浸式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调研实践,不仅深化了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理解,更认识到景观设计在传承红色文化、塑造公共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学院表示,将持续推进“思政资源+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