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9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智能人居环境研发中心 “智融人居·共创未来”——面向低空智城的建筑学科重构与生态共创2026年学科转型交流会顺利举行。参加本次交流的有重庆大学教授李云燕、光大百龄帮郑冉副总经理、重庆市设计院高级工程师战丽梅,以及校长助理双海军、科研处处长肖亚成、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张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邵龙及科研平台全体成员,会议重点就“低空智城背景下建筑学科的科研、教学与产业融合路径”进行了探讨。

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研发中心副主任张雄副教授致开场辞。他指出,当前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低空经济”这一国家战略的兴起,为建筑学的突破与革新提供了关键的可能方向,强调必须积极思考如何将学科发展与这一新兴领域紧密结合。校长助理双海军教授在讲话中,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与衷心感谢。他强调了在时代变革中前瞻布局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并希望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汇聚各方智慧,共同谋划建筑学学科面向未来的新转型、新发展。科研处处长肖亚成教授则从科研管理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应积极探索科研前沿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以期在低空智城这一新赛道上,找到建筑学学科科研创新与人才梯队建设的新方向、新动能。



张雄、双海军、肖亚成发言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思想碰撞尤为激烈,前瞻观点频出。重庆大学李云燕教授分享了对建筑学学科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畅想了低空经济与建筑学深度交融后可能产生的创新研究领域与设计范式变革。郑冉总经理从康养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将低空飞行器起降点设施与既有建筑更新、社区适老化改造相结合的创新思路,为低空技术服务于养老建筑等具体场景提供了宝贵视角。战丽梅高级工程师结合其在设计院的丰富实践经验,分析了低空经济发展将对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带来的深刻影响,探讨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前瞻性地应对与融入这一趋势。

邵龙发言
研发中心主任邵龙教授则从宏观层面剖析了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转变,以及这种转变对高校学科发展、专业设置、知识体系重构提出的紧迫要求,强调了主动适应变革的必要性。徐梦蝶副教授基于其教学与研究实践,重点探讨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学的研究方向应如何调整,以及如何将前沿议题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够适应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并与在场专家进行了深入互动。



李云燕、郑冉、战丽梅发言
通过此次研讨,会议初步凝聚了“以空拓域、以智促融、以融育新”的低空智城创新生态发展共识,系统梳理了研发中心未来在跨学科科研、地方服务与教学创新中可重点发力的实践方向,为我校建筑学学科在低空经济浪潮中探寻科学转型新契机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重庆乃至全国低空智城的建设贡献了“重人科”智慧。
|
科研平台交流会合影
编辑:韩静
文案:徐梦蝶
校对:黄微、梁宁华
审核:唐湘晖
